根據生產實際需要,一般工廠應設置細菌與理化檢驗兼有的綜合實驗室,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細菌實驗室、理化實驗室、辦公室。
1、辦公室
2、理化分析實驗室:(或者和細菌檢驗操作室合并)
①理化分析室(兼作感觀檢驗室) ②儀器室(兼放細菌室顯微鏡等少量儀器)
3、細菌實驗室
①細菌檢驗操作室; ②無菌室; ③培養基制作室;④洗滌消毒室。
一般布局要求如下:
1、辦公室:
辦公室是化驗人員進行原始記錄等各項工作的場所,是與非化驗室人員交往較多的場所,因此,應設在整體綜合化驗室的最外層,只需有桌、椅等簡單設施即可。
2、細菌檢驗操作室(常規操作)
細菌檢驗操作室是細菌培養與檢驗主要操作室,主要設施是試驗臺。
對實驗臺的要求:
a.實驗邊臺標準寬度為750mm,中央試驗臺標準寬度為1500mm;
b.實驗臺位置應在實驗室中心位置,要有充足光線;也可以做邊臺。
c.實驗臺兩側可安裝水盆與水龍頭;
d.實驗臺中間設置試劑架,架上裝有插座;
e.實驗臺臺面材料要以耐腐蝕、耐酸堿為宜。
3、無菌室
無菌室通過空氣的凈化和空間的消毒為微生物實驗提供一個相對無菌的工作環境,無菌室是處理樣品和接種培養的主要工作間,應與細菌檢驗操作室緊密相連。
為滿足無菌室無菌要求,無菌間應滿足以下布局:
a.入口避開走廊,設在細菌檢驗操作室內;
b.與操作室用兩道緩沖間隔開;
c.無菌室與緩沖間均裝有紫外燈,要求每3平米安裝30w紫外燈一盞;
d.無菌室內設有實驗臺(中央實驗臺與邊臺皆可),紫外燈距實驗臺面要小于1.5m;
e.無菌室與操作室之間設有雙層窗構成小通道。
4、培養基制作室
培養基室是制作、配制微生物培養所需培養基及檢驗用試劑的場所,其主要設備應為邊臺與藥品柜。
a.邊臺上要放置電爐,以滿足熔化煮沸培養基時用;
b.邊臺材料要耐高熱、耐酸堿;
c.藥品柜分門別類存放一些一般藥品及試劑;
d.危險、易腐易燃有毒有害藥品單獨設保險柜存放;
e.邊臺上要放天平,以稱取藥品用。
5、洗滌消毒室
洗滌消毒室用以消毒洗滌待用與已用之玻璃器皿,培養基及污物,其面積應大于10平方米。
為滿足洗滌消毒的功能,洗滌消毒室應設有:
a.1-2個洗滌池,洗滌池上下水網要暢通;
b.器皿柜或實驗臺,以放置洗滌好器皿;
c.高壓滅菌鍋,其所用電源應滿足用電負荷;
d.室內安有通風裝置:通風柜;
e.有條件的單位還可在該室內,設供日常檢驗用水蒸餾水器裝置。
6、理化分析室
理化分析室是物理化學分析的主要操作室。
a.實驗臺與細菌操作室要求相同;
b.設置通風柜以滿足加熱、消化、干燥、燒灼和化學處理等工作需要;
c.洗滌池。
7、儀器室
用以放置顯微鏡、電子天平及理化分析用小型儀器;
a.要求清潔干燥、防潮防蟲、避光;
b.儀器臺要穩固、牢靠。
8、二級實驗室平面布局
實驗室設計一般將P2實驗室分為1個P2主實驗室、1個一更緩沖間、1個二更緩沖間、1個洗滌室,考慮到生物實驗室應同時實施潔凈區與非潔凈區的要求,其中潔凈區主要體現在微生物實驗區的平面布置和維護結構方面,非潔凈區主要體現在空調凈化系統方面。在平面布置方面,把人流和物流分隔開,防止人和物的交叉傳染,即實驗操作人員通過一更緩沖間和二更緩沖間進入P2主實驗室,實驗物體通過2個互鎖式傳遞窗進出P2主實驗室,其中1個互鎖式傳遞窗設在主實驗室和準備間之間,另外1個設在主實驗室和洗滌間,保證了潔凈物不受傳染,也保證了污染物盡快進行清洗。
9、溫度、濕度
微生物實驗室應具有空氣除菌過濾的單向流空氣裝置,室內溫度18-26℃,相對濕度45%-65%。
10、實驗室要求
P2實驗室主要用于初級衛生服務、診斷和研究,國標明確了相應要求,其實驗對象的危害等級為Ⅱ級(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適用于對人和環境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具體定義為“能引起人類或動物發病,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境不會引起嚴重危害的病源體,代表病原體:流感病毒。實驗室感染不導致嚴重疾病,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并且傳播風險有限”。據此,待頒布的國標《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對BLS-2實驗室規定了以下技術指標(靜態):
1、潔凈度:萬級--十萬級
2、與室外方向相鄰相通房間的壓差:無要求
3、溫度℃:18~27
4、相對濕度%:30~70
5、噪聲dB(A):≤60
6、最低照度lx:300